加入收藏

详细内容

巴曙松: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

时间:2014-05-10     【原创】

本文根据2013年4月6日巴曙松研究员于博鳌论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发布会演讲稿整理。
 


      非常高兴今天利用今天这个平台来发布我们和博鳌观察、光大银行以及工信部中小企业中心一起合作做的这个报告,从整个亚洲来看,在经济调整期,中小企业面临着很多的共同挑战,所以,选择这个切入点来做一个发展报告我们研究团队也觉得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那么项目的这个主旨我们是想从融资创新这个角度来切入,但是我想总结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我们是真的是小微,金融界私下里谈小微现在人人都谈,大家见面会问一句话,你是真做还是假做的,所谓真做,我们正在了解我们调查和聚焦确实是小型和微型的,我们样本数据里面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调查业主很大一部分他的资产规模就一百万,或者一百万上下,在北京可能还没有一套好一点的房子,有很多就是我们大家媒体的朋友大家熟悉的,复印店、理发店,真的是小微企业。有的银行说自己做小微是假做,当然光大银行是真做,你看他的每比贷款是多少,你看贷款对象资产规模是多少,我们这次真的是小微,当人人都在谈小微金融的时候,我们看看不同的机构做哪些创新。第二,我们利用这个博鳌的平台展现整个亚洲在小微金融上面的一些全貌。我个人理解的第三个特点是调查样本分布较广,至于说提出改进方案都是前期工作当中的副产品,具体的的研究方法有问卷有访谈也有与金融机构讨论后提出我们的结论。在具体的调查对象划分上,我们根据全国不同地区的法人单位数,做了一个抽样的分配,一千份样本根据发展水平不同随机进行抽查。这次调查更关注小型和微型企业,因为尽管我们经常说“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根据我们官方认定的中小企业划定标准的规定,解决中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看来现在取得比较大进展,难的是小型和微型企业。在我们的报告里46.9%的企业是微型企业,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如天天见到的早餐店,大家经常用的理发店以及美容美发店、复印店这样一些真正的小微企业;53.1%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这就让大家看到我们采访的范围、规模,也想通过做这样的详细样本分布说明真正小微企业的现状。另一方面,从员工人数来看,报告调查样本中100人以下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同样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也是类似。行业方面比较广,本次调查的样本70%集中在工业零售业、批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个也是跟资产实力有关。


      重点讨论一下我们的小微企业发展和融资的状况,目前小微企业整体比较平淡,营业收入的增长困难比较大。从我们的问卷调查情况看,跟上年同期比订单持平的小微企业占比36.7%,而有20%的小微企业出现订单下滑情况;同时销售情况也比较平淡,营业收入的增长非常困难。所以,营业收入增长慢再加上成本的挤压造成小微企业净利润的表现不是很令人乐观的,与上年同期相比42.3%的企业利润只是小幅增加,26.9%的企业利润持平,30.8%的企业下滑。因为需求比较疲弱,所以企业的库存水平在增长,这一现象在批发和零售环节体现的非常的明显,零售业出现库存上涨的企业比例是50.6%,而批发业库存上涨的企业则占60.1%,远高于平均水平。零售业库存量的增加直接影响了生产企业的应收账款,也是造成企业净利润增长和营收不同步的重要原因之一。成本在上升,产品的价格难以提高,这是小微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营困境。成本上升是我们参访的企业提出位列前三位的经营当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如劳动力成本在上升,原材料成本在上升,资金成本在上升等。


      成本上升也存在着明显的行业的差异和地域的差异,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成本的上升幅度差异比较大。从资金成本来看,批发、零售企业出现资金成本上升的比例明显的高于工业制造业;在地域方面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反映成本上升的小微企业比例是最高的,东部、西部地区的比例相对比较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快速的转移,带动了这些地区的劳动力和资金需求,所以相应的使中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出现了一个普遍的上升。


      我们现在谈转型,从企业的微观层面看,企业主动来进行调整转型升级的意愿比较明显,开始在尝试做转型的升级。转型升级既可以体现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层面,比如说明后天习总书记的讲话里面;也体现在千千万万的小微企业自己做的一些调整中,这些决策里面,后者是前者的基石。那么在需求增长放缓、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很多效率低的企业将不可避免进入到经营的困境。调查显示在2012年这一年里,14%的企业考虑过裁员,15%的企业考虑过暂停生产线。怎么样应对这些问题呢?26%的企业选择重点提升产品质量,14.3%的企业选择进行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7.2%的企业设立自主品牌,另有7.5%的企业在上下游延伸,还有少量的企业通过转移中西部地区来降低成本。我们做这些调查用意就是可以相应的揭示这些中小企业正在出现的变化,同时也说明当前金融服务需求跟原来可能是不一样的。调查显示21.3%的企业选择进入新的产业,这是哪些行业呢?商业贸易领域得到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房地产、农林牧渔和酒店餐饮。大家关注的私募股权基金、生物制药、交通运输这些领域则相对关注的少。所以他们这些小微企业想升级,主要关注方向也是进入门槛低,所需专业知识相对少的产业,这些产业更受小微企业主的亲睐。所以给他们提供生产空间降低准入的门槛,提升他们的专业支持非常重要。


      当前,外贸的企业经营尤其的困难,但压力越大转型的动力也越大。我们调查看,外贸的转型升级的意愿是非外贸企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如发展国内市场减少外销比例或停滞贴牌加工服务设立自主品牌等等这些做法,这个变化本身也反映在宏观层面,就是中国经济从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转型在微观企业层面的一个生动的表现。我觉得这是一个重点要看的题目,落实到这个题目的主线就是融资创新。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有哪些非常显著的融资创新的需求是跟原来不一样的呢?第一,我们总结下来非常典型的真正缺口在长期资金,小微企业需要一个期限更长金额来支持它们的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或者产业的转移,原来靠满足短期流动性为目的的常规融资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投产和渠道的开拓是跟原来的短期周转相比相对较长的过程,需要期限更长的融资来给它做匹配。


      其次,我们也看到金融界也开始行动起来了,所以,比较典型的适应小微企业的需求变化如开始在抵押方式的创新,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这些方面有比较明显的进展。比如说外向型的外贸型的小微企业原来主要为做产品出口订单,现在开始转向内销的时候他们希望通过存货抵押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存货积压带来的资金占用和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机器设备升级的过程当中希望尝试用融资租赁来分摊这些置办费用,产业转移也为风险投资机构提供投资渠道;企业主动转型向上下游延伸,这样也就提出了供应链金融概念,金融机构开始覆盖到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


      第三点就是差别化的政策扶持要同步的推进,在紧缩时期最容易受到冲击是小微企业,那么紧缩时期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关切是非常必要的。就像今天我们论坛上面发表的报告,本身就表明了在经济调整期,把更多的的关注点放到小微企业这个群体上面。所以,积极的希望可以针对民营的小型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技术改造和创新方面的配套资金等建立有效的分配机制,来保证改革资金有一定比例落到小微企业,而不是行政化、简单化的全部堆到大型垄断性的企业上。在对小微企业现有借款状况的调查里面,超过62%的企业目前没有任何形式的借款,余下38%有借款企业里面借款次数以一年1至2次为主,这一部分合计比例超过80%,而一年三次借款记录只有16.9%。这一现象表明对中国小微企业成长非常不利,他们几乎是在没有金融支持下自己独立在成长。


      小微金融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人人都知道鱼在那里但是怎么捞到这个鱼这个取决于金融机构怎么样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发觉这样的一个潜在空间。小微企业获得了金融支持,有了增长活力转型升级成功了,几乎可以断定中国的整个经济转型必然就是一个明显的进展,或者说如果没有小微金融企业的转型进展,紧紧依靠几家大企业进行转型,那么取得的进展顶多具有“花盆”的意义。我们知道借款金额和资产总额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在我们调查企业的资产总额在两千万到八千万的企业中,借款规模为100万到500万占比达到34%,借款规模在500万企业占比42.2%,远高于资产规模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借款主要用来干什么的呢?购买原材料和偿还短期的应付款。相比之下,利用外部的融资来带动新项目的开发和购买新设备的这些长期资金用途占比差不多也就是在20.6%和16.6%,三成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中长期资金需求,短贷长用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目前我们调查的企业样本里面63.3%的企业借款期限一年以下,三成以上企业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很多一年以上长期借款需求是通过“短借长用”来满足长期资金使用的。在目前有借款的小微企业里面,从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59.4%的小微企业主自己表示借款成本在5%到10%之间,余下的40%的小微企业表明借款成本超过了10%。在调查中,78.6%的企业表示可以按期还款,部分偿还和未能偿还的贷款企业比例10.3%,“展期”偿还比例为16.7%。因此可以认为,小微企业是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增长的潜在客户群体,但是需要跟原来做大户企业不一样的专业技巧不一样的风险管理能力。


      调查显示,在小微企业争取外部融资的时候寻找资金来源的优先顺序,66.7%的小微企业主还是把像银行借款排在了第一位,也就是说我们如火如荼的融资多元化,实际上主要是在大型和中型企业,真正对小微企业收益表现的影响并不明显。跟我们的印象有一点不一样,31.8%的小微企业主认为银行借款成本最高,而我们通常认为其他的融资渠道像小贷、民间借贷成本更高。我们在报告中解释可能这一部分小微企业承担了一个隐行压力和成本,虽然利率不高但是银行借款包括很多隐性要求,如银行放款附加一部分存款要求或是购买一定的理财的成本,使综合成本不低,因此承担隐性投资成本比较高的群体就是我们关注的小微企业。在我们调查中,批评最激烈的小微企业主说,贷款的到位的时间长,反映这一问题的企业主占比接近一半;其次是提供不了足够的抵押担保物和贷款成本比较高,这个其实本身也意味着我们在小微金融上面的改革方向,我们不可能像批大型企业借款一样审批小微企业。我做过两家上市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我发现一笔一笔审批企业借款的不良率高,批量按照行业规律的高效率审批的反而风险控制的比较好。


      融资满意度和企业的经营联系和资产规模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哪个范围是对企业融资满意度是最低的。1到3年刚开始创业又还没有走上正道或者经营一年且资产规模一百万以下的满怀雄心刚起步的这些小企业主的满意度最低;当其已经开始转过调整期,经营时间到三年或者三年以上时,资产规模接近或超过300万以上时,满意度又提高了。所以1到3年小微企业主是我们需重点改进服务的对象。


      经营期限一年以下的企业主为什么感觉压力不大呢?或者满意度高呢?我想是因为他们的期望值本来就不高,并且没有指望银行可以做正规的融资,即使更多靠亲友的借款或信用卡透支也对经营影响不大。而当企业经营期超过三年以上时,企业逐步处于稳定期,基本情况也逐步达到金融机构传统的审核标准,此时企业面对在融资状况也就改善了。


      财富的增长是小企业进行财富管理的重要目标,我们可以看到51.6%的小微企业主重点是强调增值、追求回报,相比之下规避风险、保障家族传承等要求较低。我们通常谈小微金融里面谈小微贷款概念现在看下来是非常狭隘的理解。从小微企业的对比来看,62%的企业主没有使用过商业银行私人银行或者贵宾理财服务,这说明我们银行内部两个部门是分割的,是没有沟通的,做企业金融是企业金融,做零售金融是零售金融。当然这其中还有一点,资产规模的限制是主要的原因。受访者资产规模达不到标准的比例占27.6%,但是也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银行应该注意到小微企业主特有的财富管理的特点,提供企业融资、个人财富管理为一体的金融服务。所以小微企业的增长点,不要只说从贷款赚到很多钱,还要从零售业务里面提供服务增强客户的黏性或者盈利的空间。


      第三点,我们看一看有哪些融资机制的创新,一个是产业链金融,上中下游是覆盖各个环节,解决收集信息、控制风险、控制成本这三个问题,把产业资金流、信息流匹配进行相应的整合,成为一揽子服务。这一点金融机构已经比较成熟了,比如说广发做的总对总机械贷款在业界大家认为有创新,民生乳业产业整合也是有它的创新之处。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融资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缺乏合适的资产作为抵押品,82.5%的小微企业没有的厂房,而银行基本上还是当铺式的风险控制思路,要贷款先拿抵押,所以,除了分析现金流,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应寻找合格的抵押品。我们怎么样创新抵押品的形式?很多银行在做如应收资产抵押,但这存在着一个认知度、使用率偏低的情况,所以我们下一步在金融改革创新上,重点在小微金融产品创新上,如增强抵押资产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流动性三个环节。比如说安全性方面矿业权的质押需要完备的抵押登记法规,林权需要权属关系;有效性方面如知识产权需要有合适的评估体系;流动性大家都在盯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类的抵押法律障碍正在逐步的破冰,但是流动性不足。怎么样来回避和解决抵押品创新中间在风险问题?一个从高风险的角度,一个从低保障的角度来做出调整。大家认为担保公司在小微金融发展的活跃,但我们调查来看担保公司小微企业认知度虽然高,但是使用并不高,并不是小微企业的首选选择。担保行业本身存在着行业限制,使得它对小微金融服务受到限制;同时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担保机构承担全部的风险而且投资门槛高,并由于缺乏银行提供的风险案例,担保公司来根本上难以有专业信息的优势,所以怎么样完善担保体系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有在条:第一,市场和政府之间,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第二,多层次的融资担保基金的补偿;第三,银行和担保机构怎样建立一个健康的合作关系。第四,监管机制。


      我们有很多的模式,比如说引入第四方分担企业的违约风险,减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第二还可以在担保机构统一平台上融投结合;第三,就是开发不以银企之间直接联系为基础的融资模式、抱团增信录取模式。我们看看金融机构的发展,什么是适合小微金融的服务模式呢?我们看到小微企业的特点:没有抵押物信息、财务不透明,融资要求短小以及要求市场化程度比较高,且在这些情况下对市场交易性的审批效率要求较高。但我国利率没有市场化、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滞后,所以我们重点发展交易性审批贷款有一点难度。同时在服务大中型企业还有比较理想回报情况下,大银行做小企业动力也不强。就像我一开始讲的,现在大家人人谈小微金融,如果你是跟他特别熟业内人士就会问你是真做还是假做,有相当一部分大型金融机构做小微金融假做,单笔贷款资本要求高。所以大银行还要鼓励积极参与,同时充分发挥小银行实施关系性贷款的服务模式,以及决策链条短、决策速度快的比较优势,可能是当下的很重要的一个选择。


      大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上有什么优点呢?资金实力、网络实力,专业的实力优势。首先动员小微金融参与单独的考核,比如说现在监管部门要求的,小微金融的融资增长不能低于整个贷款的增长;第二是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来支持服务小微企业的中小银行的发展,并对机构的设立、规模的控制、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核销和网络技术等进行支持。


      小贷公司也是服务小微企业的很重要的一个机构,去年底我们已有六千家小贷公司,这是一个超过七万人庞大的金融服务的队伍,贷款的余额5921.38亿元,跟上一年比有了迅猛的增长,增幅同比增长了51%,比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快很多。但是它的问题在哪里呢?税收负担重。很多小贷公司老总说,我们算不算金融机构啊?这个说不清楚,由于一般工商企业待遇没有税收优惠,全部的利息收入应缴纳企业所得税25%、营业税附加5.56%,这样必然融资成本提高,所以他放款只能选高风险的客户。同时小贷公司受限于1比1.5的控制,还面临后续资金来源存在问题;而且没有进入央行的征信系统,所以信息的的采集成本比较高。


      关于小贷公司转至村镇银行,从我们调查机构来看,实际上意愿并不强。大家经常说现有的法律法规小贷公司可以转村镇银行,但是目前的成功试点案例是零。这是因为很多做得好的小贷公司不愿意转,由于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必须是银行,而这样就等于辛辛苦苦把小贷公司做得很好然后转交给银行。第二,由于商业成本高监管更严格,利益幅度反而小了,小贷公司本来上浮大点,一转银行麻烦了,银监会天天来,吸储的公信力也不够,这一部分存储来源少,网点没有规模效应。因此我们建议三部法中间加一个比如说小贷不能拿公众的钱、不能吸收存款以防止风险;但是做的比较好的应该允许他有融资成本降低的渠道,如可以吸收大额的一百万、两百万以上的存款,这一点其实有一点像香港有限持牌的金融机构。第三,在小贷公司中做得好的可以再允许他们做小额的存款和办理结算,使优秀的小贷公司的存贷汇产品面搭建完成。


      当今,互联网金融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小贷公司加上平台模式,正在展现它的活力。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成长,现在相当一大部分银行业从业人员还在用落伍的思路谈落伍的方式,但网络金融的成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趋势。


      阿里金融贷款的年化利率是19%,但是从事随借随还的模式,资金使用完毕马上可以还,也没有其他的附加成本反而深受企业的这个欢迎。这个优势是什么?大家用得最多的,最时髦的词,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进行行为的分析,发现了你的消费的规律,然后用海量的数据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给你进行风险的管理,从看报表静态的信息更多的转向软信息和动态信息。但这一模式也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既是问题在于系统性的风险挑战我们的这个量化分析系统,信贷风险集中缺乏分散的机制。


      我们也关注到P2P的模式,两种简单类型是中介型和理财中介型。P2P模式有它的存在合理性,优势是信息基本上对称,但降低融资成本问题欺诈和违约的成本比较低。只靠提交的线上资本进行信用审核,但是网络上大家都知道一个常用调侃的话——“网络上没有人知道对方是不是一只狗”——这个交易政策比较迷茫,往往不知道合规不合规。


      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小微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路径,我们访谈的时候很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说,大银行天天说小微金融不好做,但给小微金融企业给一个牌照试试看,马上他们不说不好做。这个未必是正确的,但重点在于第一促进数据开放和公信力,培育良好的数据生态,鼓励真实数据的生产,完善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政策体系,再一个培育行业的自律净化行业环境。


      最后花一点时间我们看看整个亚洲的情况,我们看到了整个亚洲的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小型企业融资约束压力更大。我们做了一个分析的看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国家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大中小企业的比例来看,小型企业的这个获得的比例远小于中型和大型相。比较而言,泰国、马来西亚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比较高,57.2%马来西亚小型企业可以获得贷款,接近于中型企业。而大部分亚洲国家小型企业内援占比近60%,如印尼超过80%。亚洲做的比较好小微差异化监管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源减免政府的服务企业加上小微金融企业的创新,比如说印度的创新模式利用本土资源熟人掌握一些信息,来保证商业的可持续性。


地址: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文轩路27号麓谷钰园C3栋13层    全国咨询电话:0731-85418288

湖南长株潭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czttz.com.All Rights Reser


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0073号 湘ICP备15018302号-3

  • 电话直呼

技术支持: 长沙美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